(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20日電)成功大學團隊利用大腦造影技術,研發出只要花8分鐘就能知道大腦年齡、控制力等資訊的技術,未來可用於預防失智症、心智疾病上,維持大腦心智健康。科技部民國99年開始推動系列研究計畫,由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及成功大學組成團隊,負責建置3部功能性磁振造影儀(fMRI)、1部腦磁圖儀(MEG)等偵測腦部活動的儀器,並設立3個研究中心,102至107年間共補助151件計畫、總經費約新台幣3.25億元,除了與國外知名大學合作,並已延攬相關研究人才,各項研究也陸續從「了解自己」、「人際互動」、「人與環境」不同面向展現成果,科技部今天召開記者會,介紹幾項亮點研究計畫。成功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謝淑蘭團隊,利用大腦造影技術,蒐集約200多個大腦數據樣本,研發出只要8分鐘就能測出大腦年齡及控制力的技術,謝淑蘭說,過去要得到相關資訊,得透過紙筆測驗、醫師詢查等方式判讀,耗時耗力,現在只要短短8分鐘,就能得到答案。謝淑蘭表示,這項新技術可應用於預防失智症、精神疾病等方面,只要測出相關數據不佳,就能進一步設計出客製化訓練方式,及早預防保持個人大腦心智健康,以大腦年齡測量來說,目前誤差值約3歲左右,準確度有一定水準,假使跟國際上其他研究相比可排到第二名。謝淑蘭指出,目標要在今年內把誤差值縮小在1歲至2歲左右,並蒐集更多大腦樣本數據,希望未來可透析人的思考甚至人的壽命長短,等技術成熟後,也盼能跟醫院合作推廣。另外,成功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翁明宏、心理學系副教授龔俊嘉、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陳德祐組成的團隊,透過雙人撲克牌局與男女朋友購物等不同腦造影實驗,研究玩家如何爾虞我詐,以及情侶如何受彼此意見左右,研究發現大腦右顳葉頂葉交界處,在玩牌吹牛時或男女朋友意見不同時都顯得相對活化,顯示其在理解或猜測對方想法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陳瑀屏團隊則探討人在思考品牌的不同面向時,所對應的腦部反應,透過大腦反應能精確預測真實世界中的人類行為,包括人類如何進行選擇和決策的思考行為。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張俊彥研究顯示,人在觀看都市景觀時,腦部活動為較忙碌的狀態,而自然類型景觀則能讓大腦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張葶葶則從教育層面思考,特別針對國小階段大腦發展的狀況,觀察數學學習的神經機制,研究發現並非只有在專注時大腦活動的區域才是關鍵,當兒童處於放鬆狀態時,大腦中的腦島(insula)網絡與大腦中多處的連結愈緊密,兒童的數學與閱讀成績表現就愈好。(編輯:黃國倫)1070720關鍵字標籤:...
防水條、壓克力、電腦排線、夾治具設計、冷氣空調、喜帖、封口膜、Juki TL-2010Q、視訊百家樂
公司簡介 │ 認識肥料 │ 產品項目 │ 堆肥 │ 園藝 │ 聯絡我們 │ 最新消息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奇寶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