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機肥料公司

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沒了蜜蜂三餐都乏味 法國人護蜂當戰鬥[影]
2018.8.25
文章来源: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8250080-1.aspx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25日專電)西式早餐裡,果醬、牛奶、咖啡都是基本品項,少了一樣就好像哪裡不對。隨著各地蜜蜂大量死亡,餐桌上消失的不只是蜂蜜,這些食物也可能減產,沒有蜜蜂,餐盤很快就變乏味。

多年來,全球各地蜜蜂大量死亡已是常見新聞,很難再引起廣泛關注,雖然部分國家陸續公告禁用對蜜蜂有害的農藥,但為了給予農人緩衝時間,真正停用並非朝夕之事。

因此,即使已經多年疾呼拯救蜜蜂,法國全國養蜂聯盟(UNAF)發言人塞納(Dominique Cena)說:「戰鬥仍在持續。」

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法國的蜜蜂死亡率多年來一直沒改善,目前仍高達30%到35%,禁用農藥雖是有效措施,法國在這點上也確實走得比歐盟前面,但還有很多事可做。

「今年法國有些地方的情況可用『災難』來形容,雖說死亡率平均是30%左右,但像不列塔尼(Bretagne)甚至高達80%,我們既已知道原因出在農藥和缺乏蜜源,就應盡快改善。」

蜜蜂死亡的原因很多,包括農藥和殺蟲劑廣泛使用、寄生蟲感染、亞洲大胡蜂(frelon)入侵、氣候變遷改變花期等。

一般相信,含類尼古丁的農藥對蜜蜂危害最大,這種物質會擾亂蜜蜂神經系統,讓牠們迷失在採蜜途中,找不到回巢的方向。

要營造能讓蜜蜂和其他傳粉昆蟲生存的環境,除了禁用農藥之外,也要有足夠多元豐富的蜜源植物,綠化不足的地方,對蜜蜂來說無異於死亡沙漠。

根據養蜂聯盟資料,由於蜜蜂大量死亡,法國生產的蜂蜜逐年減少,從1995年的3萬2000公噸,到了2017年只有一萬公噸。

國產蜂蜜少了,但法國市場每年的4萬公噸蜂蜜需求量並未減少,需要靠進口來彌補,法國從國外進口的蜂蜜從1995年的6000公噸,到了2017年已超過3萬3000公噸。

這些進口蜂蜜的品質和來源都不明確,有些根本無法追蹤,商標上僅註明「來源:非歐盟」,卻不知道確切來自哪裡;法國競爭、消費和反詐騙總局(DGCCRF)曾發現,有些外國蜂蜜假稱法國生產,有些甚至造假加了糖。

歐盟目前對蜂蜜品質的規範不夠嚴格,混裝蜂蜜無須一一標註來源國,只要寫上「混合自非歐盟國家蜂蜜」就可販售。

法國全國養蜂聯盟主張,市售蜂蜜必須明確標註所有來源國。塞納說:「我們會質疑,法國蜂蜜產量都減少了,其他國家難道沒有減少嗎?當你看到有些國家超量出口,會很懷疑這些蜂蜜的品質。」

塞納有18年的養蜂經驗,去超市也隨時留意蜂蜜標籤,他觀察到,幾年前架上還有大約3/4的蜂蜜產自法國,現在卻不多了。

消費者若想對保護蜜蜂有所貢獻,塞納建議盡量選購國產蜂蜜,較有品質保證;住家條件若允許,就盡量栽種蜜源植物,但不要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也可捐款支持養蜂聯盟的訴求,並敦促政治人物採取措施,阻止蜜蜂繼續大量死亡。

「民眾一般只想到蜜蜂會產蜜,但蜂蜜其實是附加產物,蜜蜂的首要角色是傳粉」,塞納說,「若沒有蜜蜂,我們還是會有米、麵包和茶,但也只剩這些,所有果醬、巧克力、咖啡、蜂蜜,還有反芻動物要吃的牧草、苜蓿等植物都會減少,也就是說,肉、牛奶、乳製品都會減產,這就是蜜蜂首要且卓越的傳粉角色。」

蜂農稱蜜蜂為「環境哨兵」,因為整體生態健康與否,只要看蜂群狀況就能預知一二,蜜蜂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且地球上約有8成開花植物需要蜜蜂直接或間接傳粉,蜜蜂消失意味多數植物將無以為繼,連帶影響動物和人類的食物來源和生存。

法國全國養蜂聯盟表示,人類飲食中,約35%的份量和65%的多樣性仰賴蜜蜂傳粉,這些數字凸顯蜜蜂對生態多樣性和糧食生產有多重要。

近幾年,巴黎悄悄流行「城市養蜂」,歌劇院、耶納宮(Palais d’Iena)等建物屋頂上都架設幾個蜂箱,有些是實驗或觀察用,有些把所產蜂蜜當作稀有紀念品販售給觀光客。

1995年,法國蜂農還有8萬5000人,於2011年減為不到7萬人,但有賴城市養蜂潮流,2017年,蜂農又稍微回升到超過7萬人。

為提升保護蜜蜂的意識,法國全國養蜂聯盟每年6月底在全國舉辦「快樂蜜蜂日」(APIdays),透過類似園遊會的免費活動,邀請蜂農現場說明蜂箱構造和蜜蜂知識,提醒大眾,這種看似平凡的生物,實際上對人類生活有關鍵性地位。(編輯:林憬屏)1070825




關鍵字標籤:真空夾鏈平袋

花蓮旅遊提供花蓮旅遊,台東旅遊介紹,幫您行程規劃,讓您認識花東,花蓮,台東的美,想要來趟深度旅遊,來花蓮旅遊讓您滿載而歸

防水條、壓克力、電腦排線、夾治具設計、冷氣空調、喜帖、封口膜、Juki TL-2010Q、視訊百家樂